课堂氛围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具有重要的熏陶作用,好比自由的天空可以任鸟儿飞翔,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,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。中职教师应该营造积极、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,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,畅游知识的海洋,在愉悦的心境中主动学习,提高中职的课堂教学质量。
一、投入积极情感,激发学生的热情
列宁说:“没有了情绪,则过去、现在和将来永远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。”可见情感的巨大作用。教师在课堂中只有“真情所至”,才能使学生“亲其师而信其道”。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,更是师生在理性、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。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情感投入,把知识、信息附加情感色彩,才能在学生中引起共鸣,进而使学生深刻地接受所给予的内容。
中职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厌学情绪严重的学生,更应该在课堂上投入积极的情感,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。积极的情感可以是精神抖擞地扫视同学们后那声愉快的“同学们好”的问候,可以是号召全班同学为某位同学的回答叫好的热烈的掌声,也可以是一句“你很棒”、“加油”的鼓励语……
教师在课堂中不仅是传授知识、培养能力,更应适时地给学生以关怀、鼓励和理解。一句充满鼓励的话语、一句充满关切的慰问、一个充满信任的眼神等都会使学生感受到浓浓的情意,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,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。
二、引入尊重观念,张扬学生个性
大多数中职学生在中学的时候经常受到老师的冷落和批评,得不到老师的肯定,对自己缺乏信心,有自卑心理,但实际上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又有着强烈的自尊,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。中职教师应该尽可能尊重每一个学生,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,把自己当成一位愿意帮助学生探索答案的引导者,而不是“知识权威”的拥有者。只有教师尊重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和个性特点,充分信任学生,真诚交往,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,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,在充满和谐信任的课堂氛围中,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、提高能力。
在我的课堂上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:在绘声绘色地讲解课文的过程中,我发现一个学生趴在桌子上,我边讲边轻轻地走到他的身旁:“你怎么了?不舒服吗?”他抬起头,我赫然发现他桌子下的地面上有一堆瓜子皮,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猜想他可能是在趴着吃瓜子,但是他回答说:“老师,我头疼……”我半信半疑,但还是关切地摸了摸他的头,然后让班长陪他到学校医务室去看病,并且马上把他桌子下的瓜子皮打扫干净后继续讲课。这件小事很快就被我忘记了,但是,几天后,这个学生来到我的办公室,送给我一个小礼品盒,打开后,里面是一双精巧的用瓜子皮粘成的迷你型皮鞋。那双“鞋子”太精美了,可想而知是费了大工夫的!而更令我感慨的还是他说的几句话:“别的老师可能会以为我在趴着吃瓜子,可我那天真的是感冒了。老师,谢谢你!谢谢你对我的信任!”感动之余,我庆幸当时没有按照他是在吃瓜子的猜想来处理,如果那样的话,将会给他的心灵造成多么大的伤害啊!
三、注入欣赏目光,相信学生能行
由于中职学生从初中起就意志较弱,学习上主动性差,纪律上自制性差,困难上坚毅性差,对自己自信心差,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合理实施“赏识教育”,即教师对学生给予信任和鼓励,善于捕捉和诱发学生身上的闪光点,尽可能为学生们创设表现的机会,对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地进行表扬。
赏识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,可以是赞扬、鼓励的语言,也可以是爱抚、友善的动作,甚至可以是欣赏、赞许的目光。教育要面向全体,“赏识教育”要关照每一个学生。尤其是对那些有这样或那样缺点的学生,就更需要给予关爱和尊重,他们更渴望得到来自各方面的赏识。当然,赏识一定要发自内心,让被赏识者和周围的同学都感到他确实值得赏识。否则,赏识就容易被学生误解为讽刺,产生负面影响。
四、创设互动情境,形成情感共鸣
教师在课堂上要构筑师生自由对话的平台,创设和谐愉悦的师生互动环境,使师生在相互作用中进行智慧的碰撞、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,形成情感的共鸣,使教学目标得到创造性的实现。
如教授《鸿门宴》一课,分析项羽与刘邦的人物形象时,按照教参上的观点,我引导学生们总结出了项羽“刚愎自用、头脑简单、优柔寡断”、刘邦“机智、善变、善于听取意见”的性格特征。这时一个学生提出了不同意见:项羽大气、讲义气,是真正的英雄;刘邦狡猾、阴险,是小人,是无赖。问题提出来后,响应的人还很多,我马上引导同学们展开分组讨论,并且按照各自的观点,把学生们分成正反方,在课堂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赛。辩论中,双方同学利用自己课外阅读的《项羽本纪》、《高祖本纪》,利用楚汉之争的著名战例对项羽、刘邦的记述与描写,纷纷举出了完全超出课文内容的实例来论证本方的论点,如“约法三章”、“巨鹿之战”、“中分天下”、“垓下之围”、“乌江自刎”、“霸王别姬”著名史实,双方各持己见,争论得不亦乐乎。因为双方都表示课后会继续查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论点,辩论赛最终没有决出胜负,但是,通过辩论,同学们不光深刻领会了课内所学的内容,更重要的是还了解到了很多课外的历史知识,并且通过辩论锻炼了口才,在分析人物性格的过程中形成了情感的共鸣,使这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。
随机阅读
- [教育理论]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学习能力
- [教育理论] 实践活动,改变了学生学习
- [教育理论]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
- [教育理论] 浅谈如何引入新课
- [教育理论] 因材施教让孩子灵性永存
- [教育理论] 当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弊
- [教育理论] 用山村的资源留住山村孩子
- [教育理论] 重视基础 掌握技巧 提升能
- [教育理论]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几种策
- [教育理论] 状物类作文指导的策略分析
热榜阅读
本周TOP10
- [教育理论]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魅力
- [教育理论] 打开农村小学生心灵天窗的
- [教育理论]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
- [教育理论] 如何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
- [教育理论] 让幽默伴随课堂
- [教育理论]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
- [教育理论] 追问,一种有效理答行为
- [教育理论] 谈新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人
- [教育理论]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
- [教育理论]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创新
- [教育理论] 让生活的灵光在课堂中绽放
- [教育理论] 适当运用赏识教育,激发学
- [教育理论]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
- [教育理论] 注意习惯培养 提高综合素
- [教育理论] 运用“五大策略” 成就高
- [教育理论] 教师要做“牧者”不要做“